跑鞋都大体分三部分:外底、中底、上部。
上部主要指鞋垫以上的整个上部。外底或叫大底,鞋子最下面和地面接触的一层。中底在外底和鞋垫间,是三部分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厚度1-2cm左右,作用是缓冲地面传来的震动。如果把鞋底看成是是一层层堆叠起来的话,最外层是大底,大底的上一层则为中底,中底之上就是内底了,一般来说就是鞋垫(但有些品牌还会在鞋垫下方放一层减震材料如SAUCONY的高端跑鞋)。
如果说鞋底是核心,中底就是跑鞋的灵魂,基本每个品牌都有自家的当家专利技术,但总的来说,分为气垫、物理形变缓震、发泡材料、缓震胶这几类。
中底是决定一双运动跑鞋好坏的关键

或者来看下面这张图,白色的部分就是中底了。中底的作用是提供稳定性,缓冲和回弹,吸收运动中产生的冲击力,在运动中提供保护和比较温和的脚感。
生活中很多东西都离不开模具,跑鞋也是如此。可以说,几乎所有跑鞋的中底都是通过模具制作的,其中95%以上都离不开两种常见工艺——压模法和注塑法。
压模,顾名思义,是指在金属模具内压缩EVA泡沫块的过程。
鞋材EVA中底二次模压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在冷压设备中放好坯料之后,模具中的材料在加温加压的环境中膨胀开来,充满模具内部。由此,EVA泡沫成型,只要打开模具就能看到一双崭新的跑鞋中底了。
从模具上抠出中底之后,经过清洗,模具会持续生产使用。在准备的过程中会使用“脱模剂”,这种化学物质可以让EVA不粘到金属表面。抠出来的成品中底和模具的大小是一样大的,这就是压模中底和注塑中底截然不同的地方。大多数情况下,一双跑鞋的中底是由不同的压模部件组成的。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结合压模和注塑两种方法。将注塑EVA中底代替剪切下来的EVA泡沫块放入模具中,这块注塑的EVA泡沫被称为注塑预制块。既避免了浪费,又融合了压模和注塑的特性。
注塑则是大量经过高温加热的EVA或者其他的高分子材料的液体和发泡剂一起被注入到只有成品中底大小一半的模具中。高温的模具需要静置一段时间,不然,打开模具时,EVA中底会跳出来。因为模具比实际的中底的体积小得多,当中底从模具释放的时候,会快速膨胀。
不过,注塑的中底在膨胀到较大的尺寸后,在之后的冷却过程中可能会收缩。所以注塑法这个处理伸缩的流程要比压模法更复杂一些,并且注塑法基本没有废料。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品牌选择压模法生产中底,主要是考虑三个原因:
压模中底在细节上的呈现质量更高,精致的纹路只可能是通过压模法制作而成的。
压模法的中底不太容易出现偏差,注塑中底发生伸缩时,会在精确的尺寸上产生一些出入。
压模工艺更容易制成特别牢固的中底,一般来说,中底侧后方的超硬的那一部分只能用压模工艺制作。
3D打印跑鞋制作中底
PU、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3D打印(粉末烧结积层成型)等也是跑鞋中底制作方法,PU已经被淘汰,很少出现在目前市场上,而3D打印基本尚无法实现量产,更多的是一种营销的噱头,所以我们就不在这里过多赘述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get和大家分享成果。
部分素材来源于跑步圣经,艾邦高分子综合整理编辑
长按二维码,加入艾邦鞋材群
推荐阅读:
报名方式:
阮小姐: 18312560351; ruanjiaqi@polytpe.com 微信同电话号码
江先生18666186648,微信同电话号码。
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标签#鞋材,材料#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