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点题外话。
当年BA还没有T的时候,
李彦宏和马化腾坐在台上分享了云计算的看法---
一个说“新瓶装旧酒”一个说“要等到一千年以后”,
坐在台下的马云,寂寞地表示“充满信心和希望”。
结果,7年之后,在云计算市场上Jack马一马奔腾,
可能真要成为那“没有谁能解开的缠绕千年的寂寞”。

当雷布斯的风口论逐渐成为大众话头的时候,
我们津津乐道的依然是那句“Are you OK?”
连马化腾和李彦宏这样“帝国级”的掌舵人都有判断失误的时候,
我们和风口无缘也就无可厚非了。
言归正传。
都知道5G时代即将来临,
(虽然这明显就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机会的“风口”)
我们能期待的好像只是以20M/秒的网速刷朋友圈,
而对即将发生的变革和随之而来的机会浑然不觉。
也是,
能首先洞察行业先机并迅速行动的人毕竟是少数。
但凡能够乘势而起的人或企业,
无非是做到了两点:
一个是把握住了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3-5年),
另一个则是具备了抓住机会所需要的软硬实力。

3D玻璃市场将迎来大爆发,
总体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
即使没有中信证券、长江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分析,
仅凭一点敏锐的行业嗅觉,
我们也可以得出对于未来趋势相同的判断。
一方面,
在手机曲面盖板玻璃应用上,
其颜值更好触感更好,
对手机品牌商而言更容易的差异化优势。
且随着OLED显示屏应用的催化,
曲面盖板玻璃有望实现快速渗透普及。

另一方面,
随着手机全面屏的流行,
无线充电和光学传感器将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3D曲面玻璃后盖在复杂结构的设计上拥有更大优势,
将是国际大客户新品将普遍采用的方案。
(陶瓷因为裂纹的问题未来可能不是最佳方案)

来自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
在智能手机市场,
预计2020年3D玻璃盖板需求量为11.47亿片,
相应的,
手机盖板玻璃(含正背面)的需求量大约为21亿片。

而从产业链结构来看,
3D玻璃需求的爆发一定会带动3D热弯设备行业增长。
于是,我们至少可以估算出,
3D玻璃热弯设备的市场规模大约在二百亿左右。
(此处省略计算过程100字。。。不要打我哈。。哈哈)

当然了,这个风口在行业内这也不算是什么秘密了。
要不然,
也不会突然就冒出近百家手机3D玻璃(盖板+保护片)加工企业。
国内一年之内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
今年是3D玻璃筹备的元年,
明年将成为3D玻璃真正爆发的元年!

但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
设备企业虽日益增多,
但良率、能耗、效率等方面依然是行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拿热弯为例,
技术最早源于国外,以韩国DTK、JNT为首,
国内企业需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能一味模仿,
方可赶超韩国设备

就拿产品良率来说,
是反映企业质量控制能力的一个参数,
体现企业在满足顾客产品要求的一种能力,
直通率越高,能力越强。
我们要真正破釜沉舟,
不要通过资本和噱头来炒作,
真正做出令国人骄傲的产品。

不然这么大一个的市场,
会被韩国人赚取大部分利润!
很是心痛与不甘!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曲面玻璃的良率真的这么难控制吗?

从技术层面来说,
曲面玻璃的产品良率关乎
模具的选材及设计、热弯设备核心部件的质量
以及在热压和冷却过程中对温度的精准控制等因素
言之甚益,行之甚难。
问题看似简单,技术理论也不复杂,
但就是连运行过程中基本的稳定性都无法保障。
(更别提精准控制温度和压力这样的高门槛技术活了)
国内设备厂商在风口下,
一部分飞了起来,
另一部分则被吹了下去。
说到底,
自嗨产生不了真正的高潮。
扎实的工艺经验和技术实力,
不是说三两天就学得来的。
当然,妄自菲薄过度了,
反而容易引来群体性的攻击。
毕竟大家都有痛点,何必互揭伤疤?
实情点到即止,至少基本面还是向好的。
在提高产品良率上,
不可一味望“洋”兴叹。
伯恩、蓝思固然是行业翘楚,先发优势具在,
而与此同时,
以策维科技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
其自主研发的热弯机也开始受到市场青睐。

其最新自主研发的的3D热压设备,
不仅在效率和良率上做到了和韩国DTK、台湾盟立相媲美,
在设备稳定性上更是有不小进步,
可算是国内新晋优秀的3D热压设备制造提商之一。
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温控模块和最新的热压工艺,
能够实现对精细玻璃的高温高质热压加工。
据多数客户反馈,
该设备节能、安全,成型效率高,
产品良率可基本维持在80%左右。
(2000片不停机测试结果。是·2000·片·啊·亲!)
目前,
策维3D玻璃热压机已经实现批量生产,
且可为客户根据不同产品需求提供一体化定制方案,
在价格和售后上较国外进口设备具有更大优势!
策维3D玻璃热压机到底长啥样?
最大精度可以达到多少?
适用哪些产品?
价格几何?
欲知详情
猛戳【阅读原文】啊!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