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在上海浦东外环线路段,有一辆混动SUV比亚迪唐突然起火燃烧,从现场图片来看,火势较为凶猛。
这已是今年第二辆在上海起火燃烧的比亚迪汽车
此前的4月9日,上海浦东新区的某小区内,比亚迪唐的车主王先生回家停车时,发动机舱突然冒烟着火。
比亚迪公司告诉澎湃新闻,这两起着火事件均与电池无关。
6月14日的起火事件怀疑是由车主自己改装引起着火,事件中电池电机都完好无损。而4月9日事故的第三方鉴定显示,起火原因不排除外部排气管异物引起,与电池等无关。比亚迪称,稍后可提供详细的鉴定报告,比亚迪无需为着火事故进行赔偿。
4月9日的比亚迪唐起火自燃事件中,除了这辆比亚迪唐被烧毁,还殃及旁边的两辆汽车,三辆车都被烧毁。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渐旺,今年以来起火事件的数量明显高于往年。虽然车企说几起事故都与电池无关,但频频起火还是敲响了警钟!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的三大主因是:
一是车型电池技术水平良莠不齐,选择困难;
二是控制策略设计隐患,导致极端工况下过充;
三是BMS与充电站安全保护不足,实时监控不到位。
以动力储能装置为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按照GB/T31467.3-2015中规定的外部火烧实验条件进行试验后,无爆炸现象,若有火苗,应在火源移开后2min内熄灭。
舱体应使用符合GB8624规定的B1级阻燃材料,当车载储能装置出现异常情况时,10min内舱体不能被引燃。进行碰撞试验后,高压母线与电平台之间的绝缘电阻最小值应为500Ω/V。带有B级电压电路的车辆碰撞后,可直接接触高压带电部位应有IPXXB级别的保护。
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新能源汽车对电池外壳、充电桩、电线电缆等要求又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当新能源汽车,需要更快速充电的时候,对电线电缆阻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事故频发,这其实就是在考验阻燃材料厂家的能力与实力。
虽说,这两次事故证实与电池无关,但编者作为材料人觉得:阻燃材料、阻燃剂等厂家,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上,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的安全;解决汽车起火后自熄等问题,保证消费者的安全,义不容辞!
文章源于澎湃新闻网,艾邦高分子整理编辑
推荐阅读:
向大家推荐一个充电桩产业链的公众号,关于新能源这块的信息,每天都会有更新。
加入阻燃技术交流群,请加微信:15118070935 ,并注明“阻燃+公司”阅读原文,加入阻燃技术交流群
↓↓↓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