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组件主要承担三大核心功能:
-
发射通道:将系统产生的小功率高频信号放大至足够强度,再经天线单元辐射出去。
-
接收通道:对天线接收到的微弱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以便后续处理系统有效识别。
- 相位与幅度控制:这是实现“相控阵”功能的核心,其中:
相位控制:通过移相器调整信号相位,使各天线单元发射的波在特定方向同相叠加,形成主波束,并实现快速、无惯性的电子扫描;
幅度控制:借助衰减器调节信号幅度,用于抑制旁瓣或形成特定波束形状(如余割平方波束)。
可以说,TR组件是有源相控阵系统的基石。它集成功率放大、低噪声放大、相位与幅度调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通过大规模、高密度集成,赋予系统快速、灵活、可靠的波束扫描与强大电子战能力,是现代雷达与高端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二、TR组件的主流封装技术

1. 金属腔体封装
作为早期及大功率TR组件的常用方案,属于混合集成电路范畴。在金属(如可伐合金、铝合金)加工的腔体底座上,通过粘接或烧结安装芯片(如GaN功率放大器、GaAs低噪声放大器等),再利用金丝键合实现芯片与传输线之间的互连。
优点:
- 散热性能优异,便于连接外部散热系统;
- 电磁屏蔽效果好;
- 功率容量大,适合高功率场景;
- 技术成熟,可靠性高。
缺点:
- 体积与重量较大,难以满足高集成与轻薄化需求;
-
组装成本偏高,依赖人工或半自动工艺。
2. 陶瓷SiP封装
SiP(System-in-Package)系统级封装,基于氧化铝、氮化铝等陶瓷材料,通过激光打孔、金属浆料印刷、叠层共烧(LTCC低温共烧或HTCC高温共烧)等工艺,形成三维电路结构。芯片贴装后采用引线键合或倒装焊,最后进行气密封装。
优点:
- 集成度高,可内置无源器件,显著缩小体积;
- 高频性能优良,介质损耗低;
- 热稳定性与机械强度好;
- 气密封装,可靠性高。
缺点:
- 材料收缩率控制难度大,限制图形精度。

砖块式架构:TR组件垂直插装,散热直接、技术成熟,但剖面高,难以共形。
瓦片式架构:TR组件平铺安装,剖面极低、重量轻,适合共形天线,但对散热与集成提出更高要求。
共形天线作为天线技术的前沿方向,将天线与载体结构融为一体,以优化性能、隐身性与平台适配性。尽管技术与成本挑战仍存,它无疑是未来高端军事平台与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而“瓦片式”架构与SiP封装正是其实现基础。

硅基微系统的优势显著:
- 集成密度极高,支持GaAs、GaN、CMOS等多工艺芯片异构集成;
- 射频性能优异,TSV与RDL寄生参数小;
- 尺寸轻薄,是“瓦片式”架构的理想选择;
- 具备批量化、低成本潜力。
然而,硅基微系统的高研发成本是行业共同挑战,尤其是在产品打样初期,TSV工艺良率、晶圆键合及异构集成设计等方面都成为了客户涉足先进封装的门槛。
集迈科微电子凭借多年工艺积累,已在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形成面向工程的完整解决方案:
1. 稳健的微系统工艺平台
公司拥有完整的TSV转接板工艺线,覆盖光刻、薄膜沉积、刻蚀、电镀、CMP及晶圆键合等核心工序。通过精确控制工艺参数,确保TSV、RDL等结构的高良率与长期可靠。

2. 完善的微组装工艺平台
公司建立了从晶圆处理到成品封装的全流程产线,涵盖晶圆减薄与划片、芯片贴装、引线键合、SMT、气密封装及植球等环节,致力于在复杂集成环境中保障产品的长期可靠与批次一致。

3. 面向封装的协同设计平台
公司提供设计与工艺协同优化服务,在设计阶段即介入,提供精准PDK库、工艺设计规则与热管理方案,从源头降低制造风险,提升产品成功率与性能。

基于上述能力,公司可为客户提供以下支持:
-
加速原理样机开发:提供标准化硅基微系统设计套件与拼版光罩方案,大幅缩短初样开发周期与前期投入,助力客户快速完成系统验证与性能评估。
- 支持平滑量产过渡:工艺以量产为导向。原型验证通过后,可借助半导体工艺进行规模放大,依托高一致性与良品率控制,有效降低单件成本,满足客户从试产至批量部署的全阶段需求。
集迈科微电子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高性价比的制造服务,协同客户将前沿封装设计快速转化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尖端产品。
文章来源:集迈科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gB3zEkZYc4z6ikRBAXEbpw。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