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艾邦高分子致敬所有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辛苦了!
特别致敬这11位我国高分子行业老一辈宗师级人物。排名顺序按照各位老师出生时间顺序来排列。
1.王葆仁(1907-1986)
2.冯新德(1915-2005)
3.钱保功(1916-1992)
-
1916年3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
-
1935年至1940年,钱保功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此后,分别任重庆动力油料厂研究生、助理工程师,重庆兴华油脂公司涪陵炼油厂工程师。
-
1947年在美国纽约布鲁科林多科理工学院高分子研究生院学习,获化学硕士学位。
-
1949年回国后,曾任上海化工厂、沈阳化工局研究室工程师。
-
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先后担任合成橡胶研究室、高分子辐射化学研究室、高分子物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
1961年任该所副所长。
-
1981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院长,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兼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深圳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博士生导师,美国《应用高聚物》杂志编辑顾问,《高分子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杂志的编委。
在国内开创了合成橡胶、高分子辐射化学、高聚物粘弹性能和高分子固态反应等方面的研究。在合成橡胶的力学性能、粘弹性能、分子运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领导组织稀土顺丁、镍顺丁橡胶的表征研究。还对天然橡胶的结晶过程、聚乙烯的紫外光敏交联、高聚物体系固态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4.钱人元(1917-2003)
5.何炳林(1918~2007)
6.徐僖(1921-2013)
-
1921年1月16日生于江苏南京。
-
1940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
-
1944年在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
-
1948年获美国里亥大学(LehighUniversity)科学硕士学位。
-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专家。曾任四川大学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
-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高分子超声降解和共聚、高分子氢键复合、高分子复合共混体系相容性等方面做出多项成果。采用超声波、振荡磨、气流粉碎等多种手段制得了一系列难以用一般化学方法合成、有应用前景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发明了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提出通过氢键复合可以有效降低导电材料的结晶度,提高材料导电率,这一见解对推动快离子导体研究有很大意义;抑制了聚烯烃材料在电子束、γ-射线、紫外线和微波辐照过程中交联反应,在聚烯烃分子链上引入含氧极性基团,改善了聚烯烃/工程塑料、聚烯烃/无机材料体系相容性,制得高强高韧聚烯烃共混材料,为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的增容提供了一项新途径。
7.黄葆同(1921-2005)
8.沈家骢
9.沈之荃
-
1931年5月27日生于上海。
-
1952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
-
1952~1962年苏州大学任教,
-
1962~1979年任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副研究员,室主任。
-
20世纪60年代,首先研究三元镍系顺丁橡胶,并为成功地建立我国万吨级顺丁橡胶工厂作出突出贡献,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别奖;在创建中国特色的稀土络合催化聚合学科中做出重要贡献。
-
20世纪60~70年代,开展并组织领导了稀土络合催化聚合学科及其橡胶的研究工作,1982年获国家自然学科二等奖;
-
1980年至今在浙江大学任教,
-
1984年晋升为教授。历任化学系主任、高分子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议组成员及浙江省科协副主席等职。
-
1988年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先进女科技工作者
-
20世纪80~90年代将稀土络合催化聚合研究推进到炔烃、环氧烷烃、环硫烷烃、内酯、环碳酸酯等聚合及固定CO2制备聚碳酸酯等新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获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3年获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
-
1994年获光华科技一等奖,
-
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获浙江省“十大杰出女性”和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人民教师奖章,
-
1998年被选为第二届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
2001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现任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化学部常委;兼任《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等10余杂志编委会委员。“高分子料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10.于同隐
11.程镕时
-
192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分子物理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显著
-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他为了国家的需要,开始了高分子表征研究和高分子溶液性质研究,为顺丁橡胶的选型和聚合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励;
-
1960年,程镕时提出了一点法计算特性粘数的公式,被教科书称为“程镕时公式”,得到广泛的应用;
-
1990年之后,程镕时又提出了高分子溶液粘度的团蔟理论,此理论预计了钱人元提出的动态接触的存在,并进而证明聚电解质溶液粘度的特异性完全是测量粘度时的界面效应所造成,纠正了前人对此问题的误导。
-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凝胶色谱是程镕时的另一项重要研究领域,他阐明了多孔填料的成孔机理,给出了控制孔度的理论关系,还创立了凝胶色谱绝对定量化的基本原则。他提出的分离与扩展效应统一理论,是当时该领域最简单的对加宽效应作改正的方法,论文1983年提交美国化学会年会时,被当作当年的重要成果发布新闻,引起国外同行的关注和重视。
想加入艾邦改性塑料交流群的朋友,请添加微信号ixuzhu或扫描下方二维码,验证信息:姓名+公司名称+主营。和行业人士共同交流。
本文由艾邦高分子整理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第一届特种工程塑料发展与应用论坛
2017年10月20日
苏州 昆山维景国际酒店昆山市花桥镇花桥国际商务城兆丰路2号
The 1st Forum on Development & Application of Special Engineering Plastics
(Suzhou, October 20th)
主要议题Meeting Topic
会议议题 |
嘉宾/企业 |
工程塑料及特种工程塑料做汽车发动机等苛刻环境下的应用 Engineering plastics and SEPs on the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
拟邀请一汽/上汽等 |
半芳香聚酰胺合成与性能研究 Study on the synthesis and performance of semi-aromatic polyamide |
四川大学 杨杰教授 Prof. Yang Jie, Sichuan University |
耐高温阻燃剂以及配色等助剂解决方案 High performance flame retardant and color solution |
拟邀请科莱恩/索尔维 |
高温工程塑料在汽车领域应用 High temperature Engineering plastics on the Auto application |
拟邀请巴斯夫/兰蒂奇/索尔维 |
PA10T & LCP在电子电气领域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PA10T & LCP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
金发科技 |
高温尼龙在新一代手机纳米注塑材料应用 High temperature nylon on the NMT of the new smartphone |
拟邀请DSM/江门众泰/华力兴 |
高性能尼龙在笔记本等消费品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nylon on the notebook |
EMS |
高温尼龙在连接器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nylon on the connector market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Foxconn(Kunshan) |
PPA/PPSU/PEEK/LCP/PPS相关技术应用 PPA/PPSU/PEEK/LCP/PPS related applications |
待定 |
请加微信并发名片报名;张小姐:18320838592; 江先生:18666186648,微信同电话号码。会议详情请点击此处;
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标签#其他#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