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电脑报,文章内容较多,将分为上下两篇供大家阅读。

 

代工制造,从OEM到ODM

OEM(代工生产)、ODM(委托设计代工),已经是全球IT产品同行快速进入市场的方式。而在中国PC DIY产业起步时,甚至连OEM都不具备条件,自研样机要到境外代工。但是,经过三十年全球化大潮和无数业界英雄的前赴后继,中国,成为了世界硬件工厂。这当中既有本土国企代工雏形的萌芽,也有中国台湾电子产业的“北上”大转移、“向西”大突破,更有柳传志、郭台铭、施崇棠、林百里等产业英雄开创性的决断时刻。

从1982年开始,整个大中华区的PC产业,开始进入了全新的代工产业发展段。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地区,都开始以代工的方式,发展经济,发展自己的电子产业,攀登世界产业高峰。

PC智造三十年(上)

注: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即代工生产简称委托制造,直译为原始设备制造商,指由采购方A提供设备(非必要)和原始技术设计、工艺技术,由制造方B负责生产、提供人力和场地,采购方负责销售的一种现代生产方式。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缩写),即原厂委托设计代工,直译为原始设计制造商,指由采购方A委托制造方B,由制造方B从设计到生产一手包办,而最终产品贴上采购方A的商标且由采购方A负责销售的生产方式。

● 从0到1|从代工创业到价值链垂直分工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赴台投资,利用台湾廉价劳动力等要素进行生产,并转而将产品出口。这一阶段虽然台湾代工模式还未大规模呈现,但是在PC产业,台湾的企业凭借其生产的灵活性和产品价格的低廉,逐渐打入美、日等厂商的供应链,为下一阶段的全球代工生产做准备。而香港作为大陆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窗口,以发达的商贸网络,形成了快速吸收国际资源进行研发生产的能力;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市,则凭借引进的国外生产线的体制内系统企业委托生产,开始了“代工”。

自中国代工产业发展起来,欧美先进PC厂商逐渐意识到下单给台湾企业,让台湾制造厂全面负责生产、加工和装配,而自身则集中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和品牌行销,将为自身带来更高的利润。岛外先进厂商负责微笑曲线左端(CPU、核心芯片组)的创新、研发设计,以及右端的物流、行销与品牌的运营,而台湾厂商则负责中间环节的零组件的生产、装配和加工,自此台湾迎来了价值链垂直分工下的全球代工生产时期。

代工模式向前发展,台湾厂商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借由岛外先进厂商的知识外溢得到提高。待台湾厂商有能力向微笑曲线左方、右方移动时,岛外先进生产厂商便干脆把左端的“设计”以及右端的“物流”两个环节交由台湾厂商,台湾代工由OEM 逐渐向 ODM 转变。富士康等代工先驱开始尝试“北上”。

90年代初,大陆地区受取消进口许可证影响,大量国有计算机厂倒闭改制,或转向服务器和中大型机市场,失去PC生产和代工能力。

PC智造三十年(上)

● 一路向北|确立代工模式,实现中国PC产业首次盛世

1990年开始,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国家取消了计算机产品的进口许可证,并大幅度下调相关产品的关税。中国庞大计算机市场打开的同时,给当时的国内PC行业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OEM给了大量原来以政企、研究院所为核心客户代理销售的公司,转型家庭和商务市场的巨大低成本试错机会。

当时,台湾劳动力及土地等价格上升,企业经营环境恶化,代工企业毛利走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台湾企业将生产基地纷纷移转大陆。生产要素成本低廉是吸引台湾企业“登陆”的重要因素。PC产品的制造,除了少部分仍留在台湾,大部分的制造基于成本的考虑,都已经转移到大陆生产。台湾接单,大陆生产交货,当地组装的营运模式发展为代工产业的标准模式。

PC智造三十年(上)

当然,一路向北,也不是所有的台湾厂商都十分“爽快”。在台企来大陆建厂之前,它们的产品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来到了大陆市场,并获得了用户的认同,但除了富士康郭台铭独具慧眼,1988年就在深圳设厂,其他的厂商也经历了一个了解大陆政策、条件的过程。

例如,华硕在1998年之前,在大陆只是通过代理销售产品。1998年徐世明代表华硕来到大陆考察后,最终选择了苏州,建议华硕建厂,因为苏州在当时提供了更好政策和投资环境,新区的配套产业也更齐全。随后,名硕、凯硕等子公司相继投资、成立、设厂、运营。三年间,华硕在大陆市场投入30亿元人民币,建立了大量工厂和地区分公司,终于全面进入大陆PC行业。

由于台湾PC代工企业喜欢“工厂+供应商”整合方式,因此“向北”从台湾向大陆布局时,其下游供应商也同步转移,聚集在其周围。这对于急需发展的大陆PC厂商来说,无疑也是一大福音,大陆厂商终于可以享受到国际化标准的代工服务和供应商资源了。以联想为代表,方正、同方、浪潮、实达、海信、海尔、TCL、神舟等一大批本土公司,依托大陆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的OEM和ODM业务,投入更多精力在研发以及营销、渠道上。这也造就了中国PC和笔记本产业的第一次“盛世”。

PC智造三十年(上)

● 一路向西|从“游牧”到“定居”,实现品牌与代工双赢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优厚的招商引资条件,低廉且丰富的人工成本,这两个条件使得国内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三角地区,成为集群式的OEM/ODM产业中心。一路向北,成为此时的产业口号。

2008年以后,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以及“一带一路”的提出,特别是中欧班列在西部的重庆首先开辟了PC及笔记本产品快速销售新物流通道,加上中西部地区丰富充裕的人力资源以及不断提高的基础建设水平,PC和笔记本行业的OEM/ODM厂商,又发起了一场“一路向西”的运动,纷纷转移或新设制造中心于中西部的河南郑州、重庆、四川成都等地,再次改变了国内PC代工产业的布局。

PC智造三十年(上)

▷2001年落成,现有4万名员工的上海广达制造城 

重庆作为中欧班列最早开行的先行者,享受到了这波代工产业大迁移的红利。广达、英业达、富士康、仁宝、纬创、和硕“代工六巨头”扎根重庆多年,2021年,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超过1亿台,产值逾4000亿元,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产量25%。

PC智造三十年(上)

▷广达在重庆的生产基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仍然是富士康,一共在全国43个城市设厂。

PC智造三十年(上)

▷截至2019年的富士康代工厂设点 

各路巨头纷纷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合作方:戴尔、惠普有御用的广达、仁宝,联想有大众、仁宝、广达和纬创“护驾”,TCL有英业达护航,神舟、方正、海尔、同方、新蓝、长城和精英、大众、蓝天合作密切……

尤其是部分研发实力还不够雄厚的品牌商,大众、精英、蓝天等代工企业还提供了贴心的ODM+OEM服务,提供从准系统设计到成品制造的全套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此举虽然造成了部分国内品牌的产品同质化,但同时,又极大繁荣了市场,将PC和笔记本终于降到了大众可以接受的范围。这形成了“中国PC模式”,震惊业界。

中国内地也正式成为IT产品的“世界制造工厂”。凭借内地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便利的基础设施,代工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全球几乎90%笔记本电脑,70%的主板,1/4的台式电脑和通信设备等都是由这些在大陆地区布局的代工企业生产的。到2011年,由在内地形成的代工企业集群和产业链,代工和制造的PC产品,占全球出货量90%。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中国的PC、笔记本生产/代工版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来料OEM,还是ODM+制造一条龙,PC OEM产业,大气已成。

如今,“北上广深研发营销,川渝苏粤生产物流”,已 经 成 为 2018 年 以 后 , 中 国 PC 和 笔 记 本 行 业OEM/ODM的新布局特色,也成为了中国PCOEM行业新的成熟业务模式。

另外,两个事例足以说明,一路向西比之一路向北,政府在扶持、帮助代工产业方面,已经不是靠“送厂房、给补贴、降税收、低人工”的降低成本套路,而是实实在在开始为西迁代工企业构筑起更完善的生态圈和提供真正的业务增长助力。

PC智造三十年(上)

▷2011年开行的“渝新欧班列”,是中国最早开行的中欧班列,也让西部拥有笔记本物流外运的优势通道,促进了2008年以后的笔记本代工产业大转移

“西进运动”的中心重庆,自2009年以来主动积极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供应链,建成了“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配套”的上游集成电路全流程产业体系,形成了集运营商、品牌商、代工厂和配套商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产业链,这种上游核心产业的布局,靠的不是西迁代工企业带动供应商,而是地方政府不懈地支持外来和本地高端研发、生产企业设立,甚至成立基金主动进行投资。由此,相对于北向时代,制造代工企业们的供应链条件,再一次得到改善,甚至说终于进入健全的时代。

2015年,重庆仁宝最大客户东芝宣布退出笔电市场,订单遭遇断崖式下降,生产经营困难,一度计划撤出重庆。在这个最困难的时期,重庆保税港区与重庆仁宝公司一起,抢抓拿到了不少国际知名品牌订单,引入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平板、智能电子笔等高端新型产品的生产,让公司不仅摆脱了危机,而且日子越过越滋润,重庆仁宝不想走了。这么一路互相扶持走到2019年,重庆仁宝公司生产笔电产品350万台,产值116.93亿元;2020年,产量增加到462万台,产值160亿元,同比增长37%。

PC智造三十年(上)

到西进运动告一段落的2021年1—12月,全国微型计算机设备(PC及笔记本电脑),产量排名前十的依次是重庆市、四川省、广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湖北省、江西省、福建省、云南省。它们构成了中国PC/笔记本OEM、ODM产业的新版图。

而在这片版图上耕耘的PC/笔记本 OEM/ODM厂商,它们的TOP10变成了这些:

PC智造三十年(上)

90年代初袁台湾省的市场狭小尧成本攀升,导致PC制造业转向大陆。而在这后疫情时代的第二次拐点到来之时, 面对着中国智造兴起后巨大的OEM/ODM需求和巨大的祖国大陆市场,如何战胜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源成本,又进一步发现和利用大陆的各种优势,实现PC代工制造业的第二次腾飞?

中国PC制造代工产业的未来也许就在这抉择之中:是继续“游牧”迁徙,还是引入更多核心技术和研发资源“安居”?是走AI机器人制造节流,还是跨界拥抱新能源革命开源?

不管如何,我们都希望这些为中国经济繁荣、世界IT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PC制造代工企业能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之, 实现二次创业的成功!

 

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电脑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加工展):PC智造三十年(上)

en_USEnglish